建祠修谱议疏序
从来敦本睦族,风俗之首称,而穷源朔流,人子之孝思,江南地窄民稠,故皆聚族而处,家有祠,而族有谱,是以子孙数十传, 犹不失其祖宗之所自也。粤考 我先代,世居济南府长清县北山赵氏,又我甬上之根本源流也。自洪武初年,我两祖天民天爵避乱南迁,卜居于宿州之符离北打鼓山下居焉。后爵祖又徙居于小河西岸响泊村中,即今吾族之共祖也。迄今二百余年,止有永乐间爵祖之子嶷中人才选,授广西府同知,后皆力田务本,守拙奉公,虽无文物之光华,幸有家传之忠厚,迩来赖祖宗之培植,启佑渐事时书,自天启丙寅,如壁始列胶痒,阅五年庚午宗文复继入芹宫,此虽乡序之小成,由是而鼓舞劝导,说礼称诗,则将来之昌炽,正未可以涯际量也。然宗祠未建,无以展子孙之孝思,族谱未修,无以明祖宗之脉络,是今日当务之急也。我两人所以谆谆言之,职此故耳。大都人狃于便安,见其目前,可与乐成,而不可与虑始,其恒情也。如一事之兴,万人之利,百世之益务焉。即目下稍有所不便,亦将挺然任之。如今日建祠修谱之举,吾姑约略言之。而利益已无既矣。宿人地广而居散,家丰而不好礼,往往操戈于同室,生变于阋墙,骨肉相残,甚至亡身丧家,毁祖灭宗所不惜也。吾族今日幸无若辈,但恐后之子孙未必皆贤,祠建谱修,而人群处于敦睦,贤孝固逾进于善,而不肖者亦有所劝惩,而不敢为不善矣。人才茂而家道隆,和气凝而休征集,祸患潜消睥睨尽息,人有忠孝之风,家崇礼乐之化,则利益之收宁独一人一世而已哉。此我两人所以锐意拮据,甘心劳瘁而辞也。敢布闻于诸交昆弟前。
明崇祯七年九月十一日宗文、如壁敬序
赵氏宗祠理事会率族人缅怀二祖 敬立
公元二零一七年 清明
会长:赵永奎
副会长:赵先连 赵德溪